后勤党总支书记讲党课2020.12.2

发布者:后勤管理处发布时间:2020-12-03浏览次数:321

  

心存敬畏  行有所止

后勤党总支  刘忠驷

一、什么是敬畏?为什么要敬畏?

曾国藩平生有“三畏”:“畏天命、畏人言、畏君父”。“天命”即规律。他在《诫子书》中写道:“慎独则心安,主敬则身强,求仁则人悦,习劳则神钦。”只有心怀敬畏之人,才会牢记“慎独”二字,才有危机感,才能知方圆、守规矩,踏踏实实干事、干干净净做人。只有心存敬畏,方能行之高远。

敬畏,其实就是人对待世间万事万物的一种态度。敬为尊敬,畏为畏惧,合在一起是因尊敬而畏惧。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,才会行有所止,才会走得远,走得稳。

敬畏之心源自于信仰,是一种心怀神圣感的“尊敬”和“惶恐”。老子曾云,“人之所畏,不可不畏”。一个人只有心存敬畏,才会三思后行,行有所循,行有所止。

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,有两样东西,我们越思索它就越感到敬畏,那就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和我们心中的道德。人们在社会中生活,需要秉持一些基本的原则,明白哪些事情能做,哪些事情不能做。一个人心中有了敬畏之念,行为就有了准则和规范,就能自觉约束自己,不做出格越轨之事。虽然时代在变,但保持敬畏之心始终是一个人安身立命进而有所作为的重要前提。特别是党员干部,要时刻牢记权力是人民给的,时时、处处、事事应受到约束,对人民负责,做到心存敬畏,问心无愧。

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强调,领导干部要把深入改进作风与加强党性修养结合起来,自觉讲诚信、懂规矩、守纪律,襟怀坦荡、言行一致、心存敬畏、手握戒尺,忠诚老实。做到台上台下一种表现,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、越轨。敬则无娇气,无怠惰之气。领导干部只有心存敬畏,才能具有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,才能具有战战兢兢的戒惧意念,也才能在变化莫测、纷繁复杂的社会里,不分心、不浮躁,不被私心杂念所扰,不为个人名利所累,永远谦逊平和,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,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。

二、敬畏什么?

敬畏党纪国法。不以规矩不成方圆。谁把党纪国法当儿戏,谁就必然亡于党纪国法。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,更应该敬畏法纪之威,常怀敬畏之心,学法知法,用法守法,切不可置党纪国法于不顾,钻法规制度的空子。只有尊重法律法规和党纪党规,才会严格按照法纪办事行事,才不会做超越法纪的蠢事,才不会“耍特权”。如果缺乏对党纪国法的敬畏感,就会轻蔑法纪,心存侥幸,放纵自我,以身试法,最终受到法纪的惩罚,失去的就是人生的自由。对法纪存有敬畏感,就会多一些自律,少一些盲目;多一些自省,少一些放纵。心存敬畏,自会培养一腔正气,试遵守法纪成为一种自觉行动。

要敬畏组织。没有哪一个干部的成长成功离开组织的教育培养。现实中,有的人摆不正个人和组织的位置,被提拔重用了、被组织授予权力了,认为是凭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应该得到的,一点感恩之心没有,认识不到组织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,是让你发挥能力和特长,为更多人服务。不能用努力工作回报人民、回报组织,而是凌驾于组织之上,一手遮天、独断专行,辜负了组织的希望、人民的重托。所以,领导干部要敬畏组织,应该将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全局工作的开展之中,不搞“小圈子”,要自觉维护大局和团结,抵御歪风邪气,以优秀品格和工作业绩回报组织,赢得组织的认可和他人的尊重。

要敬畏权力。权力是一把双刃剑,它可以使人高尚,也可以使人堕落;它能成就一个人,也能毁掉一个人。权力为民则利,为己则害。陈毅同志曾经劝导领导干部如何审慎地对待手中的权力:“手莫伸,伸手必被捉。党与人民在监督,万目睽睽难逃脱……九牛一毫莫自夸,骄傲自满必翻车。历鉴古今多少事,成由谦逊败由奢。”告诫党员干部在如何用权、如何过好权力关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。所以,我们要经常剖析自己,想一想自己的弱点、缺点和错误。无论在何时何地、何种情况下,都要清楚自己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。在运用权力时一定要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,自觉做到警钟长鸣、牢记宗旨、清正廉洁,自觉抵制各种诱惑。

要敬畏人民群众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,是历史的创造者。党员干部要永葆对人民群众的敬畏之情。只有这样,才能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,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,忠实地为人民群众办事,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;才能想人民群众之所想,急人民群众之所急、办人民群众之所需,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多办事、办实事、办好事;才能恪守道德准则,严守法及法规,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。

三、如何心存敬畏、行有所止?

一要勤于学习,善于学习。自觉把学习作为立身做人、成就自我、提高素质、领导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。带头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,不断提高思维层次;带头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,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;带头用党纪条规武装头脑,不断提高遵纪守法意识;带头用高雅的文化武装头脑,不断提高精神境界,切实用自身素质的提高,增强为民服务、做好工作的本领。要通过自觉加强道德修养,不断颐养内在浩然正气。

二是要坚守做人、做事、做官的“底线”。作为一名党员、干部,一条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做模范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的表率,决不能干违纪违法的事情。这是一个底线,一个做人的底线、从政的底线、为官的底线,是对一名共产党员、一个领导干部最起码的要求。

底线就是底色。党的纪律是我们党对革命、建设、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自身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,也是党的性质、宗旨的具体体现。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,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,都能在党的纪律中找到根本准则。事实证明,谁的党性坚强,他就一定是遵守纪律的模范;谁出了问题,他就一定是在某些方面违反甚至践踏了党纪国法。

底线也是红线。底线不可逾越,突破了底线就改变了性质。在反腐败问题上有两条原则:一条是“功不抵过”。“功”和“过”界限是分明的,无论是谁、无论级别多高、无论曾经做过什么贡献,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,最终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。另一条是“罪不容赦”。不管多少年前的事情,即使你已经退下去了,党纪国法都是无情的,该算的“账”还是要算。这方面,每个干部都不能存有侥幸心理,必须始终绷紧“底线”这根弦,努力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

三是要树立好党员、干部的自身形象。要树立对党忠诚的形象,始终牢记入党宣誓时许下的对党忠诚、永不叛党的诺言,自觉在思想上、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,自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,执行党的决策指示,遵守党的纪律要求,不说有损党的话,不做有损党的事,做到以党的方向为方向,以党的旗帜为旗帜,忠贞不渝听党话、一心一意跟党走;要树立勤政为民的形象。始终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,做到情为民所系、权为民所用、利为民所谋;要树立开拓创新的形象。始终有一种不甘寂寞、不负众望、誓争一流的激情,始终有一种不甘平庸、勇于创新、敢闯敢干的热情,始终有一种心系群众、为民解忧、踏实办事的真情;要树立尽职尽责的形象。始终牢记自己的身份,自觉在其位、谋其事、履其职、尽其责,自觉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克己奉公;要树立淡泊名利的形象。始终把个人的得失放在党的事业中来思考,自觉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,克服贪图享乐、追求金钱、盲目攀比等错误思想,做到在物质上不伸手,在待遇上不伸手,在荣誉上不伸手,始终保持满足心、平衡心、淡泊心;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。时刻牢记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,是用来履行工作职能的,是为人民服务的,绝不能把权力变成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,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拉关系、捞人情,为个人赚钱捞好处,自觉做到不为人情所困、不为权力所累、不为金钱所动,保持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、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、在警示面前的自省能力,廉洁从教,廉洁从政,始终清清白白做官,干干净净做事;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形象。自觉把求真务实作为党性原则来坚持,杜绝报喜藏忧、弄虚作假、欺上满下、作风漂浮等不良风气,提倡察实情、讲实话、办实事、求实效;要树立遵纪守法的形象。始终做到心中有法、自觉守法、严格执法。

四是保持“自重、自省、自警、自励”。作为一名党员,尤其是领导干部,不但管好自己,还要管好家属、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,发挥表率作用。作为一名高校公职人员,还要时刻牢记教育宗旨,自觉践行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职责,承担起“教人为真、为善、为美”, 匡正社会正气,承传人类文明,延续和发展人类的历史文化的重任。对职务、权力和责任心存敬畏,不敢有丝毫懈怠;以“高压线”自危,以“警戒线”自律,不敢腐败、不敢专权、不敢失责。

五要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提高“三个能力”。(提高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、提高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、提高在警示面前的悔过能力。)

作为党员、干部,我们应该“守得住清廉”,记住:清廉是一种人生态度,“达则兼济天下,穷则独善其身”;清廉是一种生活方式,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; 清廉是一种高尚品格,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南西北风”;清廉是一种魅力人格,“粉骨碎身浑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;清廉是一种脱俗境界,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。

与同志们共勉的是:要慎独慎微、防微杜渐、自固防线。纵观走上犯罪道路的官员,无一不是从一瓶酒、一条烟、一件小礼物、一点“小意思”开始,进而胃口越来越大,以至欲壑难填,由于“小不忍而乱大谋”,最终走上不归之路。我们要提倡简朴生活,以俭养德、以俭养廉。唐代开国名臣魏征曾说过:“骄不可长,欲不可纵,乐不可极,志不可满”,大诗人李商隐也留下了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败由奢”的名言警句,这些古训都将勤俭作为立身和成就事业的根本。中华民族历来是重视和崇尚俭朴的,勤俭立身、勤俭治家、勤俭理政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。

我们要相信“周围有无形的眼睛在盯着我”,同时也要时刻擦亮自己“心中的眼”,让它始终盯住自己。灯不拨不亮,理不辩不明。人也一样,心里不能装乱七八糟的东西,要经常清理,心里才会亮堂。一个人只有时刻反省自己,经常清理心灵上的“积炭”,心灵的灯光才会明亮,才会富有生命的力量。 心地洁净,心中的灯盏自然明亮;心灯明亮,才能照亮人生的方向;方向正确,才能活得亮丽、温暖踏实、富有创造性,才能远离失落烦恼,活出人生价值。

世界精彩万千,清廉的日子过得很平淡,但守住清廉心里踏实。要记住踏实是幸福的,廉洁有益于健康,简单生活才是快乐人生。人们总是幻想辉煌,不想驻守平淡。却不知,只有守住平淡清廉,才能把住人生的船舵。

《增广贤文》里有句古训:“磨刀恨不快,刀快伤人指;求财恨不多,财多害自己”。“日不过三餐,睡不过五尺。”人生有如白驹过隙,如何善待自己的生命,提高生命质量?这需要我们有一种旷达的心态,心态决定人的状态。什么才是真正的旷达?庄子说:“达生之情者,不务生之所无以为;达命之情者,不务命之所无奈何。”意思是说,通达生命真相的人,不去追求生命中不必要的东西;通达命运真相的人,不去追求命运中无可奈何的东西。 

我们应该放下太多的、不必要的牵挂,以“达观”的心态走出心中的牢狱,培养一个易感的心境和悠闲的心态,多一些从容,少一些凄惶;多一些安详,少一些喧嚣;多一些沉思,少一些浮躁,以真诚和宽容善待他人和自我。